近日,長篇小說《平遙話》新書首發(fā)式在北京圖書大廈舉行,中國作協(xié)副主席閻晶明、作家出版社總編輯張亞麗、山西三晉報刊集團原董事長趙學(xué)文等出席活動。
活動現(xiàn)場,中國作協(xié)黨組成員、副主席、書記處書記吳義勤通過書面致辭的方式指出,《平遙話》通過主人公劉元的命運浮沉,以小見大,勾勒出平遙古城的社會變遷、商道興衰和人文風(fēng)情。小說以平遙方言為敘事經(jīng)緯,將一個小商人的命運嵌入近百年的歷史進程,在方言土語的韻律中,折射出個體生命在時代洪流中的掙扎與堅守。整體上看,《平遙話》是一部需要“讀進去”的作品,初看是劉元的個人史,再看是平遙的地方史,細看是中國人的生存史。
閻晶明詳細評價了《平遙話》的多重文學(xué)價值,指出該書是文化小說、家族小說與方言體小說的融合體:作為文化小說,延續(xù)了文化尋根傳統(tǒng),但不同于外來者視角,作者生于斯長于斯,書寫更具身份真實感;作為家族小說,它跨越百年,以輕喜劇筆調(diào)緩解悲劇命運的沉重,體現(xiàn)出舉重若輕的敘事智慧;作為方言體小說,具有突出的地方代表性,對方言的使用兼具學(xué)術(shù)嚴謹與文學(xué)美感。
張亞麗認為,《平遙話》對平遙方言的巧妙運用以及對普通人物命運的細膩刻畫,彰顯出作者對故鄉(xiāng)的深情與對歷史的敬畏。這部小說的敘事野心,在于用一個晉商小人物的命運軌跡,編織起中國現(xiàn)代史的微觀圖譜。小說中的語言質(zhì)樸而不失韻味,情節(jié)緊湊而富有張力,人物形象鮮明而立體,“這本書不僅是對平遙方言的深入挖掘和整理,更是對平遙文化的深情致敬和傳承?!倍谮w學(xué)文看來,《平遙話》最大的特點是書寫鄉(xiāng)愁,方言是這部小說的靈魂所在。作品通過描述平遙的民俗、建筑和家族故事等細節(jié),展現(xiàn)了作者對家鄉(xiāng)的深厚情感。小說不僅記錄了個人記憶,也成為與讀者共享的文化載體,體現(xiàn)了鄉(xiāng)愁的普遍性和文學(xué)價值。
談及創(chuàng)作初衷,劉偉波說,這部小說的創(chuàng)作初衷,源于對故鄉(xiāng)文化的熱愛與思索,自己想通過劉元這一人物形象,把平遙人的精神世界和歷史變遷表現(xiàn)出來。他也希望通過這部作品,讓更多人了解平遙的文化底蘊和晉商精神,也讓方言這一傳統(tǒng)語言形式在文學(xué)中煥發(fā)出新的生命力。劉偉波坦言,小說中很多情節(jié)和人物都源于自己對家鄉(xiāng)的真實記憶和深入走訪,正是這些鮮活的素材,賦予了作品濃厚的生活氣息和情感溫度。
以下內(nèi)容節(jié)選自《平遙話》,已獲得出版社授權(quán)刊發(fā)。
《平遙話》
作者:劉偉波
版本:作家出版社
2025年6月
平遙城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堯的時代
平遙城的歷史,很久遠。
最早,可以追溯到堯的時代。
那時候,還沒有城,只是一個地方。鄉(xiāng)間傳說,本是屬于陶唐氏的地盤。堯率兵滅陶唐于此,故起名平陶,以志紀念。更有傳說,陶唐就是堯?!犊鬃蛹艺Z·五帝德》載,宰我問帝堯。子曰:“高辛氏之子,曰陶唐。其仁如天,其智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云。”都是上古傳言,真?zhèn)坞y辨。但平遙,本為平陶,大約是沒錯的。陶也念遙,是個多音字。一說,古人認字的不多,口口相傳,以訛傳訛,漸漸地把平陶叫成平遙。另有一說,頗有根據(jù),北魏年間,因避太武帝拓跋燾名諱,改平陶縣為平遙縣。所避者,音同而已。是奉旨改名,還是下面主動逢迎,無從知曉。
陶被平掉以后,就到了舜的時代。
《白銀帝國》(2009)劇照。
《尚書》云:“德自舜明。”《史記·五帝本紀》也說:“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虞帝就是舜。圣人垂拱,德治天下。平陶的兵卒就地解散,紛紛娶妻生子,落地生根。垂手而治的太平盛世,不怎么需要為生計奔波。想來,遣散的兵士們都身強體健,連年征戰(zhàn)有不少的封賞。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鑿井而飲,耕田而食。不會有多少太繁巨的勞作。于是,平遙的先民,格外地在女人身上下功夫。鄉(xiāng)諺說,有雀兒的地方,就會有平遙人。很自豪地表達了對先祖?zhèn)髯诮哟芰Φ馁潎@。雀,念qiao,三聲。
最早建城的年代,杳不可考。但很早的時候,就有先人在此生活、繁衍,應(yīng)該是真的。西周宣王時期,名宦尹吉甫在此地增城筑臺、抵御獫狁之事,世代流傳。平遙人認為,尹吉甫就是建城之祖。城里有尹吉甫廟。城外有尹吉甫衣冠冢。東城墻上的大平臺,被稱為尹吉甫點將臺?!对娊?jīng)·小雅·六月》載:“薄伐獫狁,至于大原。文武吉甫,萬邦為憲?!笔菍σβ受姳狈サ馁濏灒彩顷P(guān)于太原最早的歷史記載。太者,大也。北伐后,還是回到平遙駐扎。出征的地方叫尹村,回師的地方叫尹回。尹村、尹回村,至今尚在。老早前,城里有座書院,叫卿士書院。書院早沒了,但那條街還叫書院街。所謂卿士,說的還是尹吉甫?!对娙佟返靡粤鱾?,據(jù)說全靠尹吉甫采風(fēng)、編纂。《詩經(jīng)·大雅》中《韓奕》《江漢》《崧高》《烝民》均為其作,為中國傳世文獻中明記作者最早的詩篇,堪稱中華詩祖。
尹吉甫是尹姓和吉姓共同的始祖。平遙姓尹姓吉的,當(dāng)然都是尹吉甫的后代。其他姓氏,有多少是追隨尹吉甫來到平遙,世代繁衍,不得而知?!妒酚洝吩疲骸耙荒晁映删郏瓿梢?,三年成都?!彼拇ǔ啥几虼说妹?,但平遙卻是個小地方,雖然曾經(jīng)叫過一段中都縣的名字,但終究未能成都。城南邊的落邑古村,其村名應(yīng)該是來之聚落成邑之意?;蛘?,平遙最早的先民,不是堯率領(lǐng)的兵士,而是尹吉甫統(tǒng)率的大軍,也未可知。年代都太久遠了,就是想仔細考證,也難尋依憑。平遙人總覺著自己和別的地方的人有些不同,總想著在先祖留下的血脈里,找尋些理由。大概好多地方的人,都是這樣吧?
馳名久遠的平遙牛肉原本是駱駝肉
現(xiàn)今依然留存的平遙城,是明朝洪武年間筑成的。
《左傳》說,山西表里山河。外有大河,內(nèi)有高山。太行東踞,呂梁西聳。古稱山右河?xùn)|。因地理封閉,元末戰(zhàn)亂,少有波及。承平日久,先祖旺盛地傳遞香火的能力,就成災(zāi)了。史書上說,平遙地狹人稠,再也養(yǎng)不活越來越繁茂的子孫。從明代開始,就不斷有人扔下從祖宗那里傳承來的鋤頭,腰里別上秤桿,懷里揣著秤砣,在心上人走西口悠揚凄切的歌聲里,離開家鄉(xiāng),離開祖祖輩輩辛勤耕種的土地,走北闖南,東奔西走,闖出一條新的活路。
明代開中制,山西商人利用得最好。為駐守長城沿線的邊鎮(zhèn),籌措、輸送所需要的糧草物資,換回朝廷頒發(fā)的鹽引,即食鹽專賣許可,再轉(zhuǎn)赴全國各地,收鹽、販鹽。鹽商,那可是大買賣人。與北面蒙古人互市的時候,游牧民族所需要的中原物產(chǎn),北方的皮毛藥材,也全靠山西商人來回奔波倒騰。山西地勢狹長,南連中原,北接邊鎮(zhèn),東去齊魯,西往西域,本來就是東西南北間的重要商路。在一代代背井離鄉(xiāng)的山西人的努力下,更把商路拓展,南到江浙、閩廣,北至外蒙古、羅剎。全因商人的努力,山西號稱海內(nèi)最富。
一代代晉商的隊伍里,平遙人當(dāng)然是主力。本地特產(chǎn)平遙牛肉就是明證?,F(xiàn)如今,已很少有人知道,馳名久遠的平遙牛肉原本是駱駝肉。南來北往的商路上,奔走的是山西商人,運送物資的,是一長串一長串的駝隊。南方還好,有水路可資利用,從山西再往北,就只能靠駱駝了。平遙商人買賣做得大,駝隊自然就多。每年都得處理大量退役的老駱駝,更別說駱駝本身就是北方游牧民族的特產(chǎn)。不是中原的物產(chǎn),駱駝肉也不好吃,纖維粗,咬不動,尤其是老駱駝。聰明的平遙人,就在做法上想辦法,把殺好的駱駝肉先腌起來,腌好幾天,再鹵再煮,就好吃了。色澤紅潤,綿香可口。駱駝肉不好賣,謊稱牛肉,久而久之,竟成特產(chǎn)。牛可是農(nóng)家的寶,要耕地的,哪里會有那么多耕牛供宰殺呢?也就是商路斷絕之后,沒了駱駝,平遙牛肉才真正變成牛肉的。還保留了以前的做法,帶動了周邊好多地方養(yǎng)牛的營生。
腌駱駝肉做牛肉,要用當(dāng)?shù)禺a(chǎn)的土硝鹽,和有名的鎮(zhèn)江肴肉一個做法。肴肉,本應(yīng)叫硝肉。平遙牛肉,鎮(zhèn)江肴肉,哪個在前?哪個在后?制作方法上,彼此之間有無傳承借鑒?年代久遠,無從查考。但鎮(zhèn)江另一名產(chǎn),鎮(zhèn)江香醋的歷史,遠遠晚于山西陳醋的說法,應(yīng)是確鑿的。其實,不只是醋,還有酒。全中國所有蒸餾酒的做法,都是從山西傳出去的。
山西商人生意越做越大,明清兩代,幾乎壟斷了南北貿(mào)易。清道光以后,平遙城第一家票號開起來,附近祁縣、太谷縣跟著效仿,一家家票號分號,不僅開遍華夏,甚至遠赴海外。山西腹地,三個小小的縣城,商人獨立成幫,號稱平祁太幫,把控全國金融。數(shù)量龐大的從業(yè)人員,奔赴各地水陸碼頭,一待就是好多年,思鄉(xiāng)心切。財力巨大的東家,招攬家鄉(xiāng)做醋做酒的老手,分配到各地的分號。山西人離不了醋,大江上下、西南東北都稱山西人為老醯兒。醯者,醋也。對醋的嗜好是山西人最鮮明的標(biāo)志,善釀造也就成為山西的地方特色。酒醋同源,會釀醋,酒也自然做得好。酒是奢侈品,一般人喝不起,可票號里匯兌金銀的大買賣,還會在乎一些釀酒的糧食嗎?酒主要用來招待大主顧,或者當(dāng)作給各地大小官員胥吏三節(jié)兩壽的孝敬。除了大掌柜不受限制,小掌柜和伙計們只有在年節(jié)下才能嘗嘗家鄉(xiāng)的美酒,以慰思鄉(xiāng)之情。票號里的東家,雖然不從事經(jīng)營,算盤也打得很精明。雇幾個做醋做酒的師傅,花費不了多少,卻可以慰藉天南海北的掌柜和伙計,讓他們安心地待在異鄉(xiāng),盡心竭力地把各地的金子銀子,一船一船、一車一車地運回老家。山西醋,山西酒,結(jié)合當(dāng)?shù)氐乃溜L(fēng)物,漸成各地特產(chǎn)。
《白銀帝國》(2009)劇照。
平遙富了。高大氣派的店鋪,青石板路上碾軋出的車轍痕跡,至今也是想象昔日繁華的依憑。填不滿,拉不完的平遙城,又添上了許多離奇的傳說。有傳言說,當(dāng)年闖王李自成打下北京城,大肆擄掠。戰(zhàn)敗后被清兵追剿,攜歷年搜刮所得,一路南逃。一口氣跑到平遙,歇了幾天,清軍又至,匆忙間好多好東西都丟到了平遙。有挖坑埋起來的,有丟進井里的,有扔進茅坑的,有藏在房頂上的……傳得最多的,是有一個黃金做的馬駒兒,和真馬駒一樣大,丟進了市樓底的水井里。也有傳言說,金馬駒早就有了,是先有的金馬駒,后建的市樓。金馬駒是神仙遺落的,用平遙的金馬駒,套上介休的金馬車,才能去靈石,拉得動讓靈石縣得名的靈石。越傳越玄,有模有樣。市樓底的水井,干脆就改名叫金井,歷朝歷代都有人去挖。另有傳言說,平遙之所以富足,不知是哪位神仙,把招財?shù)募轼B落在了平遙。白色的鳥,有人說看見過。至于真假,無人在意,姑妄言之罷了。但真有一個胡同,叫銀鵝胡同,就在南大街往北,是一條比大街窄一些的胡同。現(xiàn)在的地圖上,寫作鸚哥巷,應(yīng)該是弄錯了。平遙話里,鵝通常念成鵝兒,就是鳥兒的意思,和雀兒不一樣的鳥。還有傳說,靠近西街,曾有一個土臺子,名叫鳳凰臺,說是有鳳凰落過。鳳凰也是一種鵝兒。
平遙自古富足,走南闖北的平遙人多。生意興隆,人來貨往,商賈輻輳,外來的應(yīng)該也不少??善婀?,平遙話,千百年來,一直保留特色,自成體系。與周邊各地大為不同。但今天,平遙方言卻正在飛速消亡。
原文作者/劉偉波
整合/何也
編輯/張婷
校對/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