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訊(記者展圣潔)日前,“探花溯源——北京市文物交流中心收藏古代花錢展”在寶聚齋開展,《探花溯源——北京市文物交流中心庫藏民俗花錢賞析》一書同步出版發(fā)行。
此次展品由北京市文物交流中心遴選出的近400枚古代花錢組成,按鑄造年代次第呈現(xiàn),時間跨度從唐、五代至明、清,較為完整地勾勒出古代花錢的發(fā)展脈絡。這是北京市文物交流中心聯(lián)合錢幣界專家,從幾萬件同類藏品中選出的具有代表性藏品,是加強研究闡釋和展覽展示的成果之一。
步入展廳,觀眾既可以近距離欣賞唐至明清的各式古代花錢——從形制古樸的早期錢幣到紋飾繁復的清代珍品,直觀感受不同時期的鑄造工藝與美學風格;又能夠透過錢幣上的吉祥紋樣、歷史典故,探尋其背后承載的民俗信仰與社會風貌。
據(jù)介紹,民俗錢又稱“花錢”“厭勝錢”或“壓勝錢”。外形常與當時的古錢相仿,但卻不能流通?;ㄥX所展示的內容豐富,是不同時期民俗的縮影,映射出百姓對幸福安康、前程錦繡的美好期許。
近年來,古錢幣成為大眾收藏入門最受歡迎的品類之一。眾多愛好者、研究者的深度參與,使古錢幣的收藏、研究與展示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為文物藝術品交易市場貢獻了活躍度。
編輯 劉夢婕
校對 柳寶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