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很多家庭會選擇親子出游,或者讓孩子參與各式夏令營、研學項目。什么是研學活動?它與夏令營產品有何區(qū)別?如何選擇高質量、高價值的研學產品?參與活動時如何避免相關法律風險?
7月3日,新京報教育新聞部開啟2025“暑期高質量陪伴計劃”系列直播,首期關注研學主題,中國旅游協(xié)會研學旅行分會秘書長馬亞杰、北京市朝陽區(qū)人民法院法官助理田英豪以及學而思科考負責人張丹博士做客直播間,共同探討上述話題。
新京報教育新聞部開啟2025“暑期高質量陪伴計劃”系列直播,邀請多位嘉賓探討研學熱點話題。 直播截圖
厘清研學、夏令營概念,為不同學段學生提供旅行建議
此次訪談首先厘清了研學和夏令營的概念。“在教育部、國家發(fā)展改革委等11部門于2016年印發(fā)的《關于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中已經說得比較清楚,研學旅行分為自然、歷史、地理、科技、人文、體驗6大類型,所有的主題都可以歸到這些類型中?!瘪R亞杰介紹,研學旅行簡單來說就是“研究性的學習和旅行”,是校內教育的補充,而夏令營相對來說更自由一些, 從字面上理解是“在夏季開展的、戶外的、集體性的教育活動”,后者更側重包括興趣型、技能型、社交型、體驗型在內的活動,而研學旅行則側重主題性和任務性的要求。
“從我的角度而言,帶孩子出去更側重于在旅行中交付一個有體系、有內容、有知識、有深度的研究性學習的內容。比如去故宮、去博物館,就要在人文、社科、歷史層面學習,到自然中,則要帶著孩子們進行有主題的科學研究?!睆埖ふJ為,研學區(qū)分于常規(guī)的旅行和夏令營活動,更重視體系、深度和課程性的交付,判斷研學和旅行的區(qū)別,有兩個關鍵詞,即“師資”和“教材”,“有沒有專業(yè)的教材,讓孩子們去學習相應的內容,還是走馬觀花,這是判斷研學的本質。”
對于讓人眼花繚亂的研學和夏令營市場,如何選擇是擺在家長面前的難題。馬亞杰認為,首先要搞清楚研學旅行想要達到什么目的?!叭绻潜贾囵B(yǎng)孩子學習興趣或鍛煉口語表達等方向去的,夏令營是比較明智的選擇,如果是想在學科方面培養(yǎng)興趣、鞏固學科知識,研學旅行要好一些。”馬亞杰認為,家長也要看所選產品是否和孩子的年齡段相吻合,一個合格的產品要兼具趣味性和專業(yè)性,實踐內容要能夠和課本知識串聯(lián)起來、內化于心,“老師們要帶著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探究問題,而不是把答案直接告訴學生”。
張丹建議,低年齡段,尤其是三四年級以下的孩子自理能力差,需要父母的貼心照顧,可以選擇親子研學,如親近大自然的研學項目,父母和孩子通過一起接觸自然、獲得美好的回憶,對孩子價值觀的影響是非常正向的,也有研究表明,這些童年的美好瞬間可以療愈一個成年人的內心?!皬臅r間等成本考慮,我推薦生物方向、生態(tài)方向和天文方向,可以帶孩子了解昆蟲、鳥類等生物,體驗沙漠、草原、海洋等不同的地貌結構、地質類型,也可以挖化石、撿寶石,只有見了世面、觀了世界,才能有世界觀?!睆埖ふf道。
對年齡大一些的孩子,張丹則推薦單飛團、獨立團,因為他們的獨立人格開始建立,社會適應能力、自理能力在不斷提高,這些活動可以鍛煉孩子的自主能力和人際交往交際能力。比如人文社科類或生命科學、地質學等研學方向,這些是和校內教育對標的。
何為“真研學”?專家為家長們支招兒
如何為孩子挑選合適的旅行、研學、夏令營產品?暑期游市場魚龍混雜,如何避坑?馬亞杰表示,網絡上已經曝光的案例、旅游主管部門官網公布的“黑名單”可以幫助消費者規(guī)避掉一大部分不好的產品。同時,在選擇項目時要看舉辦者的資質、操作流程以及課程內容等方面。
“專業(yè)的研學旅行是有師資、教材的,給孩子選擇研學產品要看背后的課程方案,不能只游不學,我可以給大家提供一個思路——看課程四要素,即課程目標、課程內容、課程實施以及課程評價?!瘪R亞杰表示,同時也要看課程實踐和旅行的結合度,是否有互動性、趣味性、體驗性,活動是單一的還是豐富的,課程內容和形式是否能夠和環(huán)境緊密結合。
“常規(guī)旅行中的導游是模式化的講解,甚至有一些野史類的介紹,不是嚴格意義的教育,研學必須有教育的嚴謹性和專業(yè)性,我們在行前就要篩選師資。”馬亞杰表示,數(shù)量上講,對于小學低年齡段,最低要確保15:1的師資,高年級段則主張最低20:1的師資,這在安全性和教育指導方面都會有保障,家長們在選擇時也要看團隊中是否配備了“安全員”,要確保“行前有預案、行中有方案”。
“建議家長在選擇研學產品時要同時看教育資質和旅行社資質,沒有教育資質交付的教育資源不會太好,沒有旅行社資質,可能會在行程中遇到危險或很多不可控因素。”張丹補充說道。她強調一定要確認行程并注意其中可能出現(xiàn)的“貓兒膩”,比如去北大的行程,要看是去了未名湖,還是真正進入了實驗室,或是在教室里上了一堂課,“很多家長受到宣傳話術的影響,實際有些研學產品把在北大門口拍了張照也叫‘去北大研學’。”
如何看師資?張丹也支了一招兒,比如在北京故宮的研學要看授課老師的背景,人文歷史類背景的老師要相對專業(yè)些,也要看他曾經帶過多少隊。再要看價格,研學活動一定比傳統(tǒng)的旅行要貴一些,一方面沒有購物環(huán)節(jié),另一方面是額外多了課程設計、教材、教具的成本,她在直播中展示了一些專業(yè)的教具,包括望遠鏡、顯微鏡、測水質等儀器。“真正的研究性學習是對課程內容非常重視的,有些在活動開始前就已經通過線上課程等進行鋪墊了,一般研學市場每天價格在1000到2000之間,如果遠低于這一價格,可能真要擦亮雙眼了?!?/p>
法官助理以案釋法,為家長們提供指導
朝陽法院的法官助理田英豪特別梳理了關于研學的多起案例,為家長提供相應指導。
其中的一起案例提醒家長們不要一味聽信宣傳。被告旅行社組織的一場國外研學的活動,自稱項目亮點是“中國兒童在某國際藝術舞臺上演出”。但花了3萬余元為女兒報名的王女士發(fā)現(xiàn),這個演出項目實際在無排練、無化妝、無觀眾的情況下組織學生們在國外一公共場所演唱了兩首歌,且在住宿地點、游覽項目、抵達地點等方面均降低了服務標準,和宣傳嚴重不符。
最后王女士將旅行社告至法院,法院經審理確認了該旅行社的虛假宣傳、誤導旅游者的事實,法院判令某旅行社退還王女士已支付款項1萬元,三倍賠償王女士共11萬余元。田英豪借此提醒消費者出行前要注意合同的簽訂,不能相信口頭承諾。
此外,田英豪強調,家長在繳費時切勿將大額資金轉入私人賬戶,報項目時要保留證據(jù)以保障自身權利……其中,他提到了簽訂旅行合同時有可能存在的“霸王條款”,生活中,很多機構在合同中會對于旅行者解除合同的行為設置違約條款,約定在一定時間內解除合同的,機構不退還費用或僅退還少部分費用。但這些條款一般都是經營者為了重復使用而預先擬定,并在訂立合同時未與對方協(xié)商的條款,屬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四百九十六條規(guī)定的格式條款。
他表示,采用格式條款訂立合同的,提供格式條款的一方應當遵循公平原則確定當事人之間的權利和義務,并采取合理的方式提示對方注意免除或者減輕其責任等與對方有重大利害關系的條款,按照對方的要求,對該條款予以說明。提供格式條款一方不合理地免除或者減輕其責任、加重對方責任、限制或者排除對方主要權利的,該格式條款無效。
直播最后,田英豪總結了三條建議,首先審慎選擇研學機構,核查資質宣傳真?zhèn)?。可以要求對方出示《旅行社業(yè)務經營許可證》等文件,避免選擇無資質的“黑機構”。對機構宣傳的亮點內容,需事先核實服務細節(jié),切勿輕信口頭承諾;其次要簽訂規(guī)范的書面合同,重點審查違約責任、退款政策等條款,拒絕明顯不公平的格式條款,要求機構對免除其責任的條款進行書面說明;還要警惕研學詐騙陷阱,守護資金財產安全。盡量通過機構對公賬戶支付費用,并索要正規(guī)發(fā)票。
新京報記者 劉洋
編輯 繆晨霞
校對 吳興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