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次很特別的操作。


8.6噸的直升機在距離地面1.5米的高度懸停,機身下是方圓幾百米最平整的一塊空地——被雨水“抓”過的河灘。

盡管河灘滿是碎石、淤泥,但飛行員劉倩和機艙任務員張崢還是決定,“就這兒了。”


前幾日,北京多區(qū)域遭受暴雨災害。自7月27日起,北京市公安局警航總隊每天出動3架大型警用直升機從警航基地起飛,前往密云山區(qū)汛情嚴重地區(qū)進行空中巡控,實施空中勘察、空中投送救援物資和轉運群眾等飛行任務。


28日下午四點多,張崢帶著兩名醫(yī)生跳下直升機,穿過河灘找到懷孕近40周的陳嘉(化名)和她的母親,“走,把你們托上飛機。”陳嘉的預產(chǎn)期就在這幾天。雖然有點冒險,但他們準備一試。


7月28日,陳嘉在醫(yī)護人員的幫助下走近直升機,隨后被轉移出受災村莊。  圖源:北京市公安局警航總隊


一個小時前,張崢嘗試過利用絞車把陳嘉吊進懸停的機艙,但擔心安全帶壓迫已經(jīng)足月的胎兒,方案叫停。這是他們的第二方案——兩名醫(yī)生在飛機下面托舉,張崢和另外一名安全員在機艙內架著陳嘉的腋下,四人挽成一個固定“支架”,讓陳嘉以半躺的姿態(tài)平行上升,從地面進到機艙。


要讓飛機在懸停中保持穩(wěn)定對劉倩來說不難,日常的救援中,機身位置產(chǎn)生偏差,人員登機那刻飛機向艙門側略微傾斜都是被允許的,但這次面對的是臨產(chǎn)婦,為了達到極限值的平穩(wěn),劉倩將自己繃緊。


陳嘉終于緩慢起身坐到座位上,系好安全帶,她還有點蒙。等到飛機逐漸升高,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氣。

特殊的轉運


12個小時前,陳嘉家里還是一片慌亂。


28日凌晨,陳嘉所在的密云區(qū)大城子鎮(zhèn)梯子峪村被暴雨席卷,道路無法通車,本應到醫(yī)院待產(chǎn)的陳嘉被困在了家里。母親急得團團轉,后來親戚、鄰里也都來到她身邊,大家一起想辦法,但無計可施。


到了白天,有人聽見頭頂?shù)闹鄙龣C過境轟鳴,這才趕緊站在高處,舉著件紅色上衣一邊喊一邊揮舞。醒目的紅色引起了張崢的注意,他很快發(fā)現(xiàn),那人的不遠處,山坡上一群人圍著一個孕婦?!岸亲犹罅??!币庾R到情況有點特殊,張崢示意劉倩操控飛機下降。

地勢環(huán)境復雜,直升機懸停在距離地面約20米的高度,張崢通過絞車降到地面。


工作中的張崢。  圖源:北京市公安局警航總隊


按照常規(guī)的救援操作,在直升機不具備降落和半接地懸停的條件時,救援人員會給被救者穿戴好安全裝備,固定好后用絞車將人拉升到機艙內。但這在陳嘉身上行不通,安全帶需要固定在腰間,拖拽的力量剛好壓迫到胎兒所在的位置。陳嘉和母親告訴張崢,即便有些冒險,她們愿意一試,畢竟眼下實在沒其他方法了。

但安全帶系上身后,大家還是決定作罷:風險太大了。

張崢打算回去一趟,在為這次救災開辟的直升機臨時起落點有醫(yī)護人員,他想著,如果陳嘉出不去,就把專業(yè)人員帶進來。

“我們還會回來。”張崢給陳嘉和母親留下這句話,返回機艙。從梯子峪到停機坪大約要飛行20多分鐘,大概一個小時后,他帶著醫(yī)生返回村子的時候,遠遠就看見山坡上的人們還是他離開時的模樣。大家一直沒回家,就站在那兒盼著,等著。

“一定要想出辦法?!奔幢銠C組人員都判斷第二方案也有風險,他們還是決定奮力一搏,互相鼓勵,“要打好這次配合?!?br>
空中救援通道

前艙的劉倩要保證飛機的穩(wěn)定,在直升機懸停的十分鐘里,她雙手和雙腳一直在進行著操作。陳嘉什么時候被抬起,什么時候進入機艙,根據(jù)張崢的口令指示,劉倩對飛機進行位置和平衡的修正。

通常來講,飛行員要依靠儀表參數(shù)和外部的參照物來判斷機身是否平穩(wěn),但當時下著雨,山區(qū)霧氣籠罩,云層低,被風吹得晃動的樹枝、電線和流動的水,都會對她造成視覺干擾。另一方面,在劉倩心里,每一次救援都“必須完美操作”,稍有偏差,可能會讓陳嘉撞到肚子、腰,這對于一個臨產(chǎn)孕婦來說有風險。

大家齊心協(xié)力,救援很順利,陳嘉安全抵達臨時機場后乘救護車去了醫(yī)院,劉倩帶著機組人員再次起飛。

作為一名二級飛行員、我國AW189警用直升機唯一一位女機長,劉倩已經(jīng)累計飛行1000多個小時,相當于5-7年的持續(xù)高強度訓練,涵蓋500余次飛行任務。她原本是一名普通民警,在“零起點”通過高強度學習成了一名飛行員,2014年在國外學習時,成為整個學校自1980年建校以來唯一一位在私照、商照考試中全部獲得滿分的學員。


工作中的劉倩(左)。  圖源:北京市公安局警航總隊


但坐進駕駛艙,成績都成過往,身體和精神要高度集中。

每年汛期前的演練中,惡劣天氣、低能見度、復雜地形、陌生村落、突然出現(xiàn)的障礙物等等因素,他們都曾“交過手”,但實際救援中,這些困難往往是疊加出現(xiàn)的。今年的暴雨災害中,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劉倩和同伴們在4天時間里針對重點受災區(qū)域,逐鎮(zhèn)、逐村排查280多個點位,對斷水、斷電、緊缺生活必備物資地區(qū)空投礦泉水、面包、火腿腸、藥品、氧氣袋等救援物資,對水位較高地區(qū)投送救生衣等救生逃生裝備,共運送物資50噸。

在飛行勘察中,機組人員密切觀察地面情況,遇到有揮手求救、被困房頂和“孤島”區(qū)域的,尤其是老幼婦孺、患有疾病和殘疾人員第一時間施救,4天時間共安全轉移救治群眾100多人。


4天時間里,警用直升機轉移了100多名群眾,多為老人、孩子和傷病人員。  圖源:北京市公安局警航總隊


每次群眾登上飛機后,操控升高前,劉倩習慣回頭看一眼后艙,確保安全。有次一回頭,幾個剛剛脫困、驚魂未定的孩子突然沖她咧嘴笑,“我緊繃的身體一下子也沒那么累了?!彼貞浤且荒?,“覺得工作干得很值?!?br>
張崢的感受更加直接。


有次經(jīng)過一個村莊,一名男子站在屋頂,褪去上衣使勁揮舞,周圍屋頂站著的人也都紛紛揮著胳膊指向男子,這讓張崢覺得反常。他經(jīng)絞車下去一問才知道,男子的老母親癱瘓在床,所以沖著直升機求助。張崢進屋幫男子把老人從窗戶抬出來,然后送上飛機。


輪椅上的老人從受災地區(qū)經(jīng)直升機轉移到臨時起降點,機組人員在幫助其下飛機。  圖源:北京市公安局警航總隊


螺旋槳“呼呼”地轉,發(fā)動機“轟隆”地響,飛機氣流掀起一股大風,吹動了已經(jīng)逐漸平復的水面。屋頂?shù)娜穗p手抱拳舉過頭頂,張崢聽不清他們在喊什么,只能看到他們彎腰鞠躬。


不失約的返回

“我去想辦法,您等我回來?!痹谝淮窝泊宓倪^程中,張崢給一位老人留下這么一句話。


老人身體無大礙,但房屋被沖受困,自己能熬住,但不到兩歲的小孫子受驚不小。兒子和兒媳在城里工作,無法回家,兩頭的人都急。

老人求著張崢把小孫子帶出去,孩子在這樣的環(huán)境里,見不到父母,讓人心疼。張崢很為難,孩子所在區(qū)域直升機無法降落或單輪懸停,只能懸在20多米的高空,由絞車上下機,但絞車安全設備是供成人使用的,沒法保證孩子的安全,貿然將孩子吊上高空,他擔心出現(xiàn)意外。

當天下午,洪水稍稍退去,老人在的村子周邊露出一些河灘空地,張崢回去了,他們決定用轉移陳嘉的方法,低空懸停,把孩子舉上飛機。這次回來,在飛機上,張崢遠遠再看見老人和孩子的時候,他們還是在原地等著,一直望著飛機駛來的方向。

老人拉著張崢一個勁兒說謝謝,放心地把孩子交到他手里。


不到兩歲的孩子坐在直升機機組人員懷里,被轉移出受災村落。  圖源:北京市公安局警航總隊


在一些村,警用直升機的出現(xiàn)讓村民們抓住了希望,他們知道,自己總算和外界有了聯(lián)系。危急的重病患者被轉運,不能轉運的百姓們圍著張崢,七嘴八舌地告訴他這里需要什么。

張崢努力地記下來,并保證自己會回來。等返回的時候,他帶著食品、水和外界的消息,按需分到各村。為了避免村民被飛機起降產(chǎn)生的大氣流傷到,每次來,他都囑咐大家先別靠近直升機,等自己把貨物搬下飛機,飛機離開后,大家再來取物資。

但有位老人執(zhí)拗,一邊招手讓他等等,一邊往前走,哭著說了一句,“把你盼回來了,北京警察說話算數(shù),算數(shù)?!?br>

新京報記者 張靜姝 實習生 張啟揚

編輯 彭沖 校對 盧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