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下旬,方美昂再次來到中國。
她是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表演藝術中心行政藝術總監(jiān),此行主要是參加由清華大學戰(zhàn)略與安全研究中心與美國美中關系全國委員會聯合舉辦的“中美民眾對話2024”。
這不是方美昂第一次來北京,她是中美民眾對話的參與者和推動者?!爸忻烂癖妼υ?024”活動過后,她跟新京報記者聊起了與中國的緣分。從高中時代起迷戀漢語文化,到年輕時遠赴中國投身藝術管理事業(yè),再到二十年后返美依然穿梭于中美兩國,無論地理上,還是心理上,她都希望兩國人能夠多一些面對面的交流。
“中美民眾對話2024:探尋前行之路”在北京舉行。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表演藝術中心行政藝術總監(jiān)方美昂在現場。 新京報記者 朱月紅 攝
始于對中文的興趣
11月22日,在北京舉辦的“中美民眾對話2024”活動現場,方美昂與中央戲劇學院表演系副教授劉天池圍繞“藝術”主題對談。
劉天池是“封神”系列電影的表演指導,她說,該電影取材于中國的神話傳說,但圍繞電影的很多元素已超出中國這片土地,比如電影幕后就有中美兩國藝術家的共同努力。
“在多年的創(chuàng)作過程中,中美兩國藝術家都在努力講述一個讓所有人都會愛上的故事。”劉天池說,藝術家的目的是將好的故事呈現給觀眾,希望多國藝術家一起合作,將更多文化以好的形式分享給全世界,這是故事的價值所在。
方美昂表達了類似看法?!拔业母改竿ㄟ^閱讀《華盛頓郵報》等媒體了解中國,但得到的認知并不完整?!彼J為,中美文化具有多樣性、差異性和復雜性,藝術家需要了解受眾的需求,向其講述真實而有趣的故事。
“藝術能在人與人之間實現情感的連接和碰撞,彌合不同文化間的鴻溝?!?方美昂說,她期待兩國青年在學習中加深對彼此文化的理解,讓藝術成為拉近兩國距離的橋梁。
方美昂,英文名Alison M. Friedman,來自美國華盛頓,她與中國的緣分,最早可追溯到高中時期。
那時,她就讀的高中開設中文課程,一下激起她濃厚的興趣。“我覺得很有意思,所以開始學中文?!辈粌H如此,她還熱衷于文學、寫詩、跳舞和排練話劇。
進入布朗大學后,她對中文的熱情愈發(fā)高漲,將中國文學及文學翻譯作為她的主修專業(yè)?!罢Z言,包括單詞和語法,都是思維的體現,中文也是如此。學習中文,是了解中國文化的過程,而中國文學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文學之一,自然成為了我的首選?!?/p>
中國文學作品對她有著天然的吸引力。大學期間,她對所學的中國文學作品都饒有興趣,其中,經典名著《紅樓夢》至今都還保存在她父母家中。
然而,她當時沒有想到,學中文會影響她的人生際遇。畢業(yè)之際,面對未來的擇業(yè)選擇,她曾有些迷茫。許多人告訴她,必須在藝術、經商、學術、從政等某一個類目里做出抉擇,但她并不愿如此。她喜歡中文專業(yè),也喜歡表演藝術,渴望能將專業(yè)和愛好結合起來。
2024年11月20日至23日,“中美民眾對話2024:探尋前行之路”在北京舉行。中央戲劇學院表演系副教授劉天池和北卡羅來納大學表演藝術中心行政藝術總監(jiān)方美昂(Alison Friedman)共同探討中美藝術合作的方式與外交影響。新京報記者朱月紅 攝
在華二十年,促進中美藝術交流
來到中國,實現了她的愿望。
2002年,方美昂以美國富布賴特獎學金學者的身份到中國進行學術研究,其研究分別在北京大學歷史系和北京舞蹈學院進行。差不多一年時間,研究項目結束,父母希望她能夠回美國,她卻決定留在中國。對她來說,每多了解一點中國,便發(fā)現這里有更多未知等待探索。
“父母遠在華盛頓,雖能通過美國一些媒體的報道了解中國,但那遠不能展現中國的全貌?!彼X得,只有在中國工作生活,才能更深入了解這個國家。于是,她留了下來,最初幾年從事將中文和藝術結合起來的工作,曾在北京現代舞團擔任國際項目總監(jiān),也成為中國國家級廣播及電視節(jié)目的制作人與主持人等。
2005年,美國肯尼迪表演藝術中心舉辦了一場盛大的中國文化節(jié),方美昂作為制作協(xié)調人,頻繁穿梭于中美之間。慢慢地,由她協(xié)調的中美交流活動多了起來,她意識到可以成立自己的公司,致力于中國、美國以及其他國家的藝術交流合作。
“乒乓策劃”公司由此創(chuàng)建。方美昂說:“大家都知道‘乒乓外交’,我們做文化外交。‘乒乓’中英文發(fā)音一樣,在國外大家一聽到‘乒乓’就會想到中國,乒乓球打起來本來就是一來一往,所以以這個名字命名。”
這些年,她一直為促進中美藝術交流而努力著。2011年, 中國現代舞團陶身體劇場帶著其系列作品前往美國紐約城市劇院表演;2012年,“現代舞蹈界中的莫扎特”馬克?莫里斯帶領其創(chuàng)立的舞蹈團在廣州大劇院獻上在中國的首場演出。莫里斯說,“沒有乒乓策劃,我們的中國巡演簡直是無法想象的。方美昂是一個可靠、直爽、和善、有趣、熱情、富有智慧且值得托付的人,是真正的朋友。”
除了中美藝術交流,方美昂還與中國藝術戲劇導演王翀等合作,讓《雷雨》等中國經典作品登上了國際舞臺。慢慢地,方美昂明白,“最初對于藝術和中文感興趣其實是一回事,就是跟各種各樣的人打交道”。她曾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如是說。
從美國到中國,方美昂也遇到一些跨文化交流的挑戰(zhàn),但都很快得到解決。她以注冊乒乓策劃公司為例,這是一個在中美兩國注冊的國際文化交流機構,創(chuàng)立之初,如何注冊等問題讓她犯了難,但她憑借在中國積累的人脈和信任,迅速解決了類似難題。
“英文有句話是‘一切事情以信任的速度推進’(Everything moves at the speed of trust),這說明了信任有多重要。在中國工作多年,我有可以信任的朋友,他們也信任我,這份信任讓他們愿意幫忙?!?/p>
2017年,她離開北京,前往中國香港,擔任西九文化區(qū)管理局的表演藝術總監(jiān),繼續(xù)她的文化交流事業(yè)。大約四年后,她決定回到美國工作。在中國二十年的時間,一晃而過。
談及返美工作的原因,方美昂坦言受中國孝文化影響?!拔覄偟奖本r,父母60多歲,現在80多歲,感覺真的不一樣。在中國待了二十年,我應該盡點孝心,離父母更近一點,時間到了?!?/p>
現在,方美昂是北卡羅來納大學表演藝術中心行政藝術總監(jiān),這是美國一座歷史悠久的公立大學,最重要的是距離父母的家不遠?!艾F在能和父母經常見面,今年美國的感恩節(jié),他們來北卡和我待一個星期。”她說。
中美交流是“播下種子”的過程
看向來時路,方美昂說,從之前向往中國,融入中國,到現在返回美國,僅僅是一個地理距離上的改變,她促進中美民眾之間交流的努力并未中斷。
方美昂發(fā)現,中美民眾有許多相通的地方,讓她印象最深的是兩國父母都為孩子擔心。說到這,她的思緒閃回學生時代,那時,父母曾對她的藝術夢想表示擔憂,希望她能專注于學業(yè),而非踏入充滿挑戰(zhàn)的藝術行業(yè)。但方美昂堅信,每個行業(yè)都有其不易,藝術亦不例外。她認為,藝術行業(yè)同樣擁有廣闊的職業(yè)空間,如藝術市場營銷、藝術管理等。
盡管父母起初不理解,但還是給予最大的支持。“工作多年后創(chuàng)立自己的公司,他們依然非常擔心,因為創(chuàng)業(yè)充滿不確定性,需要確保有足夠資金運營,并找機會發(fā)展。直到幾年前她入職香港西九龍工作,再到北卡羅來納大學任職,都有單位給她發(fā)工資,他們才終于放下心來。”
“回想起來,我是幸運的?!狈矫腊汉芨锌?,”父母雖然很擔心,但還是支持我走這么一條路?!?方美昂說,不僅在中國,美國孩子也會受到父母的影響,他們希望你多考慮發(fā)展空間較大的專業(yè),多選擇穩(wěn)定的工作。
當然,中美之間也有一些認知不同,但以人為紐帶的民眾交流能增進對彼此的了解,減少對彼此的未知。
2023年1月21日,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校園紅燈籠高高飄揚,鑼鼓聲中獅舞龍騰,一派春節(jié)氣象。方美昂多方協(xié)調,邀請到香港芭蕾舞團為北卡帶來兩場現代芭蕾舞劇《羅密歐與朱麗葉》,與當地居民一起慶祝中國新年。香港芭蕾舞團巡演的作品并非傳統(tǒng)的歐式《羅密歐與朱麗葉》,而是巧妙融入了20世紀60年代香港功夫電影元素的獨特演繹。
在北卡羅來納州,或許有人對這種電影風格感到陌生,但通過觀看演出,他們逐漸領略其魅力。演出期間,香港芭蕾舞團的人會與北卡城市各種各樣的人打交道。“這種人與人面對面的體驗很重要,這一個過程猶如給中美文化交流‘播下種子’?!狈矫腊簭娬{,藝術與文化緊密相關,中美藝術文化交流是一個細水長流的過程,需要中美雙方民眾更多面對面的體驗。
談及未來打算,方美昂說會繼續(xù)為推動中美文化交流出一份力。她提到2023年再度回到中國時,無論是中國國家大劇院,美國領事館文化方面的負責人,還是藝術家朋友都表示,非常希望中美人與人的藝術交流多些,再多些。現在,她也正協(xié)調多方,希望促進中美藝術交流取得新進展。
新京報記者 朱月紅
編輯 陳曉舒
校對 李立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