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期母親生病不能吃藥?雞蛋儲存前要清洗?不吃晚飯能瘦的更快?……2025年8月“科學”流言榜發(fā)布。
每月“科學”流言榜由北京市科學技術協(xié)會、北京市委網(wǎng)信辦、首都互聯(lián)網(wǎng)協(xié)會指導,北京科技記者編輯協(xié)會、北京地區(qū)網(wǎng)站聯(lián)合辟謠平臺共同發(fā)布,得到中國科普作家協(xié)會科技記者與編輯專業(yè)委員會、中國晚報科學編輯記者學會、上海科技傳播協(xié)會、北京市科學技術研究院科技情報研究所的支持。
1
哺乳期母親生病不能吃藥
流言:哺乳期一旦媽媽生病,吃藥后乳汁里會有藥物殘留,可能影響寶寶的健康。
真相:哺乳期媽媽的確不能盲目服用藥物,但絕大多數(shù)藥物還是相對安全的。如果媽媽生病不吃藥,會加劇病情,反而更不利于寶寶健康。
哺乳期媽媽在用藥之前可以先查閱哺乳期藥物安全評價體系,其中藥物哺乳風險等級分為L1—L5。L1—L2的藥物,基本不影響母乳喂養(yǎng),可以安全服用。
而L3—L5類藥物需要謹慎,一定要遵醫(yī)囑服用,并且現(xiàn)在各大三甲醫(yī)院都有線上問診,可找專業(yè)的藥師進行咨詢?!叭绻∏檩^重,一定要到醫(yī)院就診,并告訴主治醫(yī)生目前處于哺乳期,同時詢問服藥期間是否需要暫停母乳喂養(yǎng)。
2
干貨沒有保質期
流言:干貨不含水分、也沒有保質期,可以長期存放。
真相:事實并非如此,干貨中其實也有水分。堅果類干貨中的水分一般在10%以下,木耳、銀耳、紫菜等,含水量在10%~20%左右,臘腸、香腸等水分在30%左右,在一定的溫度與合適的條件下存在變質可能。不僅如此,干貨中可能還藏著細菌、蟲卵等,長期保存還可能霉變或生蟲。所以,即便是干貨,也需要及時食用,避免長期儲存。
關于“保質期”,公眾可能有以下誤區(qū):首先,根據(jù)我國《預包裝食品標簽通則》(GB7718-2011),保質期的概念是:預包裝食品在標簽指明的貯存條件下,保持品質的期限。因此,只有預包裝食品才有保質期,非包裝食品則沒有這一標識。這就造成了很多人在購買散裝非包裝食品時,忽略食品的保存期限,甚至按自己的概念,認為某些品類可以長期儲存。
其次,保質期僅適用于未拆封的食品。一旦食品被拆封,就不是“指明的貯存條件下的預包裝食品”了,保質期也就對其不起作用了。所以,一些長保食品只要拆了封,也可能會很快變質。
最后,食品一般都有其儲存要求,如果沒達到其儲存要求,或者購買的干脆就是散裝食品,那其變質與否,何時變質,便不能簡單地以保質期來判斷。
3
腹瀉有清腸作用,暫時不要進食
流言:腹瀉可以將感染的病原體排出體外,有清腸作用,因此在腹瀉的時候可以暫時先不用進食。
真相:這種說法不完全正確?;寄c道傳染病時會出現(xiàn)腹痛、腹瀉、惡心、嘔吐這些癥狀,當出現(xiàn)這些癥狀的時候,就說明我們的腸道正在與病原體進行“戰(zhàn)斗”。所以說,腹瀉確實是機體清除病原體和毒素的一種自我保護機制。但是,腹瀉的時候如果完全禁食,這種做法確實不可取。
這是因為機體通過腹瀉將病原體排出體外的同時,也會丟失大量的水分和電解質,如果發(fā)生腹瀉完全禁食,這個時候就容易引發(fā)脫水、電解質紊亂,對于老人、兒童還有一些體弱多病的人群,則會引起一些比較嚴重的脫水,出現(xiàn)低鉀血癥引發(fā)心律失常等問題。所以,當出現(xiàn)腹瀉的時候應該及時適當?shù)匮a充水分,喝一些含有電解質功能性的飲品,也可以根據(jù)病情的輕重適當食用一些比較清淡的、容易消化的食物。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夠食用過生、過冷、刺激性、辛辣性、產(chǎn)生脹氣或者油膩的食物。
所以腹瀉的時候,只有科學的飲食管理,才能夠更加有利于我們身體的恢復。
4
“鼠標手”不需要治療
流言:俗稱為“鼠標手”的腕管綜合征只是勞損,不需要治療,不舒服了按摩幾次就好。
真相:這其實是一種誤區(qū)。“鼠標手”如果發(fā)展到晚期,會對神經(jīng)造成不可逆的損傷。
“鼠標手”即腕管綜合征的實質是腕管內壓力增高,壓迫神經(jīng)所致。在人體手腕部掌側有一個骨性纖維管道,稱為腕管。長時間重復手腕動作等原因擠占了腕管空間,就會引起腕管內壓力增高,正中神經(jīng)受到壓迫,出現(xiàn)手指疼痛、麻木、無力等一系列癥狀,嚴重時會導致肌肉萎縮甚至殘疾。
專家建議,在早期剛開始有“鼠標手”癥狀,比如輕微的麻木,持續(xù)的時間也不長,發(fā)作頻率也不高的情況下,可以通過拉伸、腕部熱敷,或者做一些理療,以及口服一些消炎的、消腫的藥物治療。
如果進展比較快,甚至手部出現(xiàn)了肌肉萎縮或無力,就需要到醫(yī)院去就診。如果損傷比較重的話,可能還需要手術治療。
那么,如何避免或者延緩造成“鼠標手”呢?專家提醒,使用鼠標要注意正確姿勢:手腕平直,肘部90度彎曲,用大臂帶動鼠標移動;堅持“20+20法則”:連續(xù)操作鼠標20分鐘后,讓手腕休息20秒;每小時起身活動3分鐘。
5
停止運動后,肌肉原地變脂肪
流言:有健身鍛煉習慣的人如果停止訓練,肌肉就會逐漸原地變成脂肪。
真相:肌肉和脂肪都是身體組成不可或缺的成分和重要的能源物質,但它們是身體中兩種不同的物質。
肌肉組織由肌纖維組成,主要含有蛋白質、水和無機鹽等;脂肪組織則主要由脂肪細胞組成,是重要的儲能物質。肌肉和脂肪在細胞結構、功能和代謝方式上完全不同,不可能互相轉化。
停止運動后,表面看起來肌肉體積變小了,脂肪體積變大了。究其原因,停止運動后,肌肉纖維會因為缺乏刺激而逐漸萎縮。這意味著肌肉纖維變細、變小,肌肉量減少,力量下降,但肌肉纖維本身并不會變成脂肪細胞。
同時,停止運動后,身體的能量消耗減少,如果飲食中的能量攝入沒有相應減少,多余的能量就會以脂肪的形式儲存起來,其實質是能量過剩導致的脂肪堆積,并不是肌肉“原地”變?yōu)橹尽?/p>
6
沒籽的西瓜用激素干預過,吃多了有害健康
流言:不要吃沒籽的西瓜,因為有激素干預,吃多了有害健康。
真相:無籽西瓜通常指三倍體無籽西瓜,是由四倍體西瓜(母本)和二倍體西瓜(父本)雜交育成的。其中四倍體西瓜是通過秋水仙素(常用于治療痛風,并非激素)處理普通二倍體西瓜使染色體加倍形成的。這樣的三倍體西瓜在減數(shù)分裂時染色體無法像正常普通西瓜那樣配對,因而不能形成完整種子,所以果實基本無籽。從上面的步驟可以看出,這是多倍體育種的結果,而不是所謂的“打激素”。
在實際生產(chǎn)中,為了讓無籽西瓜順利坐果,有時會使用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如赤霉素、氯吡脲)來輔助果實發(fā)育。但這些調節(jié)劑不同于動物激素,使用量和范圍也受到嚴格監(jiān)管。它們不會改變無籽西瓜的本質特性,更不會帶來“激素殘留”的健康風險。
無籽西瓜的營養(yǎng)成分與普通西瓜沒有顯著差異,正規(guī)渠道種植和銷售的產(chǎn)品完全符合食品安全標準。
7
雞蛋儲存前要清洗
流言:剛買回家的雞蛋建議及時清洗,一些雞蛋的蛋殼上沾有糞便,儲存一段時間后會滋生細菌。
真相:通常情況下,買回家的雞蛋是無須清洗的,如果雞蛋表面有明顯的糞便污染,可以用保鮮袋分裝后冷藏,也可以挑出來清洗后短期內吃掉。
母雞生蛋與排泄共用泄殖腔,導致蛋殼易沾染糞便等污染物,因此易攜帶致病細菌。而蛋殼表面的膠質層(殼外膜)如同天然保護膜,能阻隔細菌通過蛋殼氣孔侵入蛋內。如果清洗雞蛋,就會破壞這層保護膜,細菌更容易進入雞蛋內部,導致雞蛋腐敗變質。因此,雞蛋不清洗,更有助于雞蛋長時間保存。
不過,商超售賣的蛋殼干凈的雞蛋,大多是經(jīng)過清洗的,但清洗時會嚴格控制水溫,以免破壞表層膜,清洗后還會立即弄干,再噴上一層礦物油,以替代可能會洗掉的表層膜,減少微生物進入蛋內的機會。普通家庭很難做到上述清洗和噴涂保護,所以不建議清洗,避免加速雞蛋變質增加食品安全風險。
8
不吃晚飯能瘦的更快
流言:減肥可以考慮不吃晚飯,這樣瘦的更快。
真相:不吃晚飯可能會導致短期內體重下降,但這主要是因為減少了水分和肌肉,而非脂肪。長期來看,不吃晚飯會導致新陳代謝減慢,身體為了儲存能量而增加脂肪儲備,反而更容易發(fā)胖。此外,不吃晚飯還可能引發(fā)營養(yǎng)不良、能量不足和情緒波動。
健康的減肥方法是管住嘴、邁開腿。管住嘴是控制總熱量攝入,選擇低熱量、高營養(yǎng)的晚餐,如:蔬菜、瘦肉和全谷物,并保持規(guī)律的三餐飲食。邁開腿是通過規(guī)律和適度的運動來增加熱量消耗。建議晚餐時間安排在睡前2-3小時,避免過晚進食影響消化和睡眠質量。
科學的減肥不僅要看每一餐的攝入量,更要關注全天的營養(yǎng)平衡和長期的生活習慣。
9
喝淡鹽水能預防中暑
流言:天氣炎熱,多喝淡鹽水可以有效預防中暑。
真相:這種說法不夠準確。預防中暑,首要任務是足量補水,而非補鹽。無論運動量大小,都應主動、少量多次飲水,不要等到口渴再喝。在高溫環(huán)境下,建議每小時補充500-1000毫升水,水溫不宜過高,以免影響吸收。
對普通人而言,日常飲食中的鹽攝入量往往已經(jīng)超標。如果再額外飲用淡鹽水,會進一步加重身體負擔,增加高血壓等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但如果在高溫下進行長時間體力勞動或劇烈運動,導致身體大量出汗,流失了較多鹽分和礦物質時,則需要適量補充淡鹽水或運動飲料,以維持身體電解質平衡。也就是說,對于普通上班族和居家人士,白開水就是最好的防暑飲品,沒必要刻意喝淡鹽水。
(本期內容來源:科技日報、“人民網(wǎng)科普”微信公眾號、國家疾病預防控制局、科普時報、“健康中國”微信公眾號、中國消費者報、科學辟謠)
編輯 辛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