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的北京輕工技師學院,格外安靜,但在工業(yè)4.0實訓室內(nèi),21歲的賈震鵬和19歲的孫慧軒正全神貫注地寫代碼、做網(wǎng)頁,工業(yè)4.0鉆孔工作站快速運轉(zhuǎn),顯示屏上的代碼不斷跳動。

 

距離第三屆全國技能大賽僅剩28天,這對已經(jīng)搭檔三年的“黃金組合”正在進行最后的沖刺訓練。從初賽到復賽,他們在參與北京選拔賽的30多名參賽者中脫穎而出,將代表北京參加9月中旬在河南鄭州舉行的第三屆全國技能大賽。

 

作為北京代表隊工業(yè)4.0參賽選手,賈震鵬(右)和孫慧軒正在進行賽前的集中訓練。新京報記者 耿子葉 攝

 

裝配時間壓縮一半,背后的極致訓練

 

這并非賈震鵬和孫慧軒首次站上全國技能大賽的舞臺。兩年前,初出茅廬的二人就在第二屆全國技能大賽工業(yè)4.0項目中,獲得了第11名優(yōu)勝獎的好成績。

 

“那次比賽讓我們看到了與頂尖選手的差距,也積累了寶貴的經(jīng)驗。”賈震鵬說。如今再次備戰(zhàn),他們的目標更加明確,要沖擊更好的名次,拿獎牌。

 

全國技能大賽是我國技能人才競技的最高舞臺,也是綜合性國家職業(yè)技能賽事,工業(yè)4.0項目更是代表了現(xiàn)代制造業(yè)的新發(fā)展方向。本屆比賽工業(yè)4.0項目將有全國28個省市的代表隊參加,競爭激烈。

 

實訓室的桌子上,一個顯眼的計時器記錄著賈震鵬和孫慧軒的訓練進度?!懊總€模塊都要按照相應的時間來?!辟Z震鵬解釋,一旦按下計時器,就意味著一場與時間的賽跑開始了。

 

北京輕工技師學院教務處處長鄧寧告訴記者:“工業(yè)4.0比賽項目,時間卡得很緊,在規(guī)定時間內(nèi)完賽本身就很有挑戰(zhàn)性。”選手需要反復訓練,壓縮每個環(huán)節(jié)的用時。

 

賈震鵬還記得第一次裝配零散的傳送帶時,足足花了半個多小時。經(jīng)過反復練習,時間壓縮到20分鐘、15分鐘。現(xiàn)在裝配同樣的傳送帶,賈震鵬只需要不到12分鐘就可以完成,達到了該項目的最快用時,“將時間壓縮一半以上,靠的是日積月累的反復訓練?!?/p>

 

分歧到默契,一個動作就知道對方要做什么

 

對很多人來說,“工業(yè)4.0”是個陌生而遙遠的概念,實際上工業(yè)4.0已經(jīng)深入各行各業(yè)產(chǎn)線,賈震鵬這樣解釋:“可以簡單理解為數(shù)字化控制產(chǎn)線。”將原來高度依賴人工的生產(chǎn)線,通過數(shù)字智能化的方式來實現(xiàn)自動生產(chǎn)。

 

工業(yè)4.0賽項考察的是參賽選手的綜合能力,涉及機電一體化、安裝、編程、網(wǎng)絡安全等多個考點。選手需要掌握從系統(tǒng)搭建、工業(yè)組網(wǎng)與網(wǎng)絡安全,到智能傳感器與工業(yè)應用軟件開發(fā),再到數(shù)字孿生技術(shù)應用和生產(chǎn)系統(tǒng)運維管理等全方位技能。

 

“這相當于要掌握一整套數(shù)字化控制產(chǎn)線的技能?!编噷幈硎?,學生的專業(yè)學習不能閉門造車,要走出去。

 

賈震鵬外向活躍,孫慧軒內(nèi)斂沉靜,二人性格迥異,卻在訓練中形成了高度的默契。訓練初期,兩人沒少遇到分歧。就拿模塊裝配來說,孫慧軒習慣先將各個模塊組裝好,再組裝總系統(tǒng);而賈震鵬的思路截然相反。最開始兩個人針鋒相對,用各自的方式較勁,以最終結(jié)果來說服彼此。

 

現(xiàn)在,訓練中的他們幾乎不需要過多交流?!氨舜艘粋€動作對方就知道要做什么?!辟Z震鵬說。綁扎帶時,賈震鵬順勢從孫慧軒扎在腰間的工具包里拿出鉗子,緊跟著孫慧軒將捆綁線路的扎帶剪掉多余部分,兩個人一前一后,一氣呵成,扎帶綁得迅速且規(guī)整。

 

這種默契源于他們互相學習了對方負責的知識點,從源頭上去理解搭檔的思維邏輯?!坝袝r候我們上廁所都要一塊去,因為一旦開始比賽,時間長達四個半小時,很難有時間去上廁所。”賈震鵬笑著說。

 

專業(yè)打底、國賽歷練,傳幫帶體系育技能人才

 

在北京輕工技師學院,參賽學生的培養(yǎng)是從入學開始的。有興趣的新生先報名,經(jīng)過長期培訓后,部分學生可能因興趣不足或難以適應高強度訓練而退出,能夠堅持下來的學生,都付出了持久的努力。

 

比賽倒計時仍在繼續(xù),賈震鵬和孫慧軒的訓練也進入了最后沖刺階段,從早晨八點半到晚上八點半,除了吃飯時間,他們幾乎全都泡在實訓室里,每天的訓練時間近10小時。

 

學校對參賽選手的培養(yǎng)已成體系,實行“傳幫帶”模式,至今已經(jīng)培養(yǎng)了三四屆學生。對孫慧軒來說,能堅持下來靠的是興趣,通過日常專業(yè)課學習,他曾利用代碼寫過“貪吃蛇”小游戲,還造過遙控器,這些生活中的樂趣,支撐著他堅持訓練。

 

“參賽學生要完成整個項目,需要跑通每個模塊,這涉及的不僅僅只有一門專業(yè),需要融會貫通多門知識。”鄧寧說,學校大力支持學生參賽,配備專業(yè)老師進行日常培訓。

 

對張彪和李世昊兩位教練老師來說,今年的全國技能大賽有新的挑戰(zhàn)。工業(yè)4.0項目有全國28個省市隊伍參賽,有的隊伍同樣也是從上一屆大賽就開始培養(yǎng),競爭對手實力不容小覷。

 

目前,今年大賽的樣題還沒有公布,但可以預料的是,會在原來考題的基礎上增加新的難點。因此在日常訓練中,選手的訓練要“上難度”,為賽事做足準備。兩位教練精心梳理大賽要點,前期聚焦選手打基礎,賽前集訓則注重學生的心理變化和應變能力提升。

 

今年,除了賈震鵬和孫慧軒這對“黃金組合”,北京輕工技師學院還有“種子選手”參與本次賽事,讓更年輕的學生提前見世面,找到參加國賽的感覺。

 

賽事逼近,賈震鵬和孫慧軒在高強度訓練的同時,仍保持著一份從容心態(tài)。賈震鵬說,這主要得益于上一次參賽經(jīng)驗?!霸诘诙萌珖寄艽筚愔校捅姸噙x手同臺競爭的過程本身就是一種成長。”賈震鵬回憶第一次參與國賽時的場景,在偌大的場館里,所有選手穿著同樣的衣服比賽,展示自己的一技之長,“那種場面很壯觀,很讓人振奮?!?/p>

 

作為北京輕工技師學院的優(yōu)勢專業(yè),賈震鵬和孫慧軒所在的智能控制系,近年來招生持續(xù)增加,今年該專業(yè)在校生達到了1344名。鄧寧表示,“學生家長越來越務實了,在選擇專業(yè)時更加注重應用與未來前景?!?/p>

 

再有一兩年,賈震鵬和孫慧軒將走出校門,但他們并不太擔心自己的就業(yè)問題,日常的專業(yè)學習加上比賽積累的經(jīng)驗和能力,讓他們對未來很有信心。

 

新京報記者 耿子葉

編輯 張樹婧 校對 盧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