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大學未來技術學院的一間實驗室里,劉穎教授正指導學生觀察細胞樣本。顯微鏡下,那些跳動的生命密碼,正是她追尋了二十多年的科學夢想。這位年僅29歲就成為北大最年輕博導的科學家,如今已是代謝與衰老研究領域的國際知名學者,更在科普教育領域播撒科學的種子。


在7月11日舉辦的2025新京報貝殼財經(jīng)年會“綻放·她力量”女性公益活動現(xiàn)場,“全國三八紅旗手”劉穎分享了自己的科研故事。這位從江蘇小城走出的科學家,用自己的人生詮釋了新時代女性如何在科學領域綻放光芒。



“為什么秋天的樹葉會變色脫落?螞蟻如何找到食物并召喚同伴?”劉穎對生命現(xiàn)象的好奇始于童年。在中學的一堂實驗課上,她用香蕉、食鹽和醫(yī)用酒精成功提取出DNA時,那種震撼讓她與生命科學結下不解之緣。


高考那年,她的分數(shù)超過了北大清華錄取線,卻堅定報考南京大學生命科學專業(yè),并勾選了“不服從專業(yè)調(diào)劑”?!拔覀儼嗝總€人都很拼,宿舍熄燈后還打著應急燈看書?!北究扑哪甑脑鷮崒W習,讓她的科學興趣愈發(fā)深厚。


赴美留學,劉穎人生第一次坐上飛機。抵達達拉斯時已是深夜,華燈初上的城市讓她感到“獨在異鄉(xiāng)的疏離與無助”。為了適應得州口音的英語課程,她常常學習到凌晨兩三點;錯過末班校車時,不得不獨自穿過雜草叢生的荒地回家。


“科研像一場馬拉松,我認準了這條路,再辛苦也要堅持跑下去?!辈┦壳皟赡辏?0%的實驗都以失敗告終。深夜拿到與預期完全相反的數(shù)據(jù)時,她學會了把挫敗感轉化為征服欲。“就像愛迪生試燈絲材料,早一點兒證明假設不對,就能早一點兒找到正確答案?!?/p>


通宵實驗成為常態(tài)。在空無一人的實驗室里,她感覺自己“像孤獨的旅者,追尋著星辰大?!薄U隂]回國的堅持終于換來突破——她發(fā)現(xiàn)了一個關鍵蛋白質(zhì),研究成果發(fā)表在頂級期刊上。這段經(jīng)歷讓她懂得:“很多時候不是因為有了希望才堅持,而是因為堅持了才有希望?!?/p>


undefined

北京大學博雅特聘教授、未來技術學院副院長劉穎。


在休斯敦總領館領取國家優(yōu)秀自費留學生獎學金時,奏響的國歌讓劉穎潸然淚下?!澳且豢?,科研好奇升華成了報效祖國的使命?!?她放棄美國頂級博士后獎金,回國成為北大最年輕博導。


十多年來,她帶領團隊探索細胞感知營養(yǎng)物質(zhì)的機制,為癌癥和衰老研究開辟新思路。學生們常常工作到凌晨,有的整個春節(jié)都在實驗室度過?!芭钥茖W家建立實驗室時,周圍人的期望往往沒那么高。”劉穎和團隊用扎實的成果贏得尊重,2022年獲得全國三八紅旗手稱號。


剛生完孩子不久,劉穎接受了“知識分子”平臺邀請,為小學生錄制生命科學課程?!爱敃r工作壓力很大,但想到能守護孩子們的好奇心,就值得?!彼脑O計課程,收到眾多家長反饋?,F(xiàn)在遇到家長,還常聽到“孩子特別喜歡您的課”。


“我希望通過科普,在某些孩子心中播下科學種子?!眲⒎f說,這就像她母親當年給予的支持——不干預她的選擇,只鼓勵她追尋內(nèi)心所愛。如今,她也這樣鼓勵年輕女性:“想清楚自己的夢想,不要過于顧慮別人的看法,堅定地走下去?!?/p>


新京報記者 劉思維

編輯 甘浩

校對 趙琳